街賣者陳安宗談「集團」印象:誠懇最重要,從我們開始改變

與其說集團,不如說共生家庭

  今年 7月,朋友要轉介街賣協會巨輪合作社和公益團體人生百味給我認識,看看能幫什麼,還沒見到陳大哥與百味的朋友,光聽「街賣」二字,我就說了前同事講過的真實故事:她曾在通化夜市碰到兩人一組的街賣者,當天湊巧眼見進夜市時是普通人甲推殘障者乙,出來卻是乙推甲,強烈覺得有人在裝殘障,所以逢人就講,要大家千萬別浪費愛心。

  相較古早時代聽過黑道打斷人手腳以利控制之類,通化夜市顯然要可信得多。然而「就算」被騙,買包面紙、口香糖也沒損失多少,倒不是心疼錢,關鍵在前同事說的愛心被消費了。

  說歸說,跑了位在板橋的社團法人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,見了理事長陳安宗大哥,看了大夥住的環境,拍了捷運南京復興站工作現場,三趟下來,好奇卸下心防、改變認知的,到底是這群街賣朋友,還是我自己?

▲我明明是去旁觀工作現場的,看著看著竟期待客人「快買吧」。右邊白色T-shirt大哥才剛買易口舒,緊接左邊這對女士朋友就買了面紙。

  問了陳大哥通化夜市案例,他想了一下,表示有兩種可能:

1.真是騙人的,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。
2.那位普通人可能是精神障礙者,外表看不出來而已。

  再問「集團」一事,陳大哥完全不避諱,他純就字義來看,「就是一個團體,但是比團體還大。」企業有集團,身障者也有;企業的集團有好有壞,身障者也是。他回憶早些年,在南部的紀念章生意因韓國同業崛起而倒閉,到中部轉業做飯店櫃檯服務,又碰上 921 地震;流浪到台北,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,下一餐飯要從哪裡來,幾乎成為街友之際,接觸街賣行業,沿街賣起口香糖,讓他的人生從谷底開始往上。

  他提到當時的老闆並非身障者,對他們生活中諸多不便,感受比較不深刻,於是興起組織大家的念頭,讓身障者幫助身障者。13 年前,從一開始單打獨鬥,變成兩三家人一起做,再到現在十幾個夥伴,自己也從接受幫助的落魄人,變成主動扛起一幫人生計的大哥。

▲不要手心向上,要手心向下,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一晃眼就 10 多年

▲陳大哥自己也是身障者,深知身障者的痛點與需求

  如今,住在巨輪的夥伴除了要對分銷售所得,不用承擔進貨資金、不用繳房租、不用繳水電費,要不要出去工作看自己,沒有工時規範。某個程度來看,如媒體所說的,這是個「共生家庭」,經濟上相互協助之外,更重要的是彼此都是身障者,許多事情不言自明。

  問他為什麼能這樣坦然,我從第一次來就給拍內部,以及街賣者普遍被集團形象框住也不避諱,他說因為「這是我們平常的生活。」2014 年聯合報、公共電視來也一樣,雖然曾受過傷害,沉澱後想想,還是選擇面對質疑。

不只形象要轉型,營運也要跟上來

  如果你稍微留意過街賣,不難發現,這幾年生態開始有點變化,像巨輪這路的要被歸在傳統類,以販賣零食、日用品為主;還有一路,有的賣雜誌、有的賣烘焙食品,後面大多有非營利組織協助,講包裝設計、有行銷團隊,要算新型態街賣。

  由於曾經經商,對市場有一定敏感性,陳大哥意識到巨輪要與時俱進,形象和營運都要改變。目前一方面與人生百味合作,做了新看板、開發獨家產品,讓銷售的物品有信譽、有質感,而且價格透明化;一方面也請夥伴們不再去夜市、海產店、小吃攤等傳統街賣常販售的地方,「從我們開始改變,做個榜樣。」

▲人生百味設計的看板,標明價格和熱銷品,方便客人一目了然

  我從事行銷工作 20 年,其中在財經媒體待了 10 多年,非常贊同前段,行銷 4P 的 Product、Price、Promotion 都顧到,但不去夜市、海產店、小吃攤這些「好通路(Place)」,豈不放掉大好機會?他說,這是尊重吃飯的客人,也尊重街賣者自己。

  他舉例,試想你正和朋友或客戶吃飯,旁邊來個街賣者問要不要買東西,打斷人家吃飯事小,影響觀感事大。所謂影響觀感,是指像我去捷運南京復興站拍的腦性麻痺患者阿清,他的舌頭會不由自主地吐出來,有些吃飯的客人會不能接受,輕一點的直說不買,重一點的開口罵三字經也有。

  不買可以理解,罵人怎麼回事?

  陳大哥只淡淡地說,「每個人都有心煩的地方吧。」他時常跟夥伴們做心理建設,要自認先有錯,「是我們先去找麻煩的。」這樣碰到客人挑剔,比較不容易受傷。他當過老闆,又是資深街賣者,業務話術是有兩下子的,為什麼不教些應對方法?

 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,不僅影響他不教夥伴話術,也促使巨輪以誠懇態度面對街賣的誤解。

▲小鳳(女)是普通人,推著阿清(男)在捷運南京復興站銷售

少少50元,上了深深一堂課

  時間回到還在單打獨鬥時期,他搭車從台北到桃園大廟(中正路景福宮)一帶銷售,天色已晚,籃子裡剩最後一包抹布,照說可以收工休息了,但是想挑戰自己不留遺憾,拚一下,賣完才要回台北。

  那晚,大廟旁派出所附近有位中年婦女,牽著一位阿嬤,他推測應該是她媽媽,於是主動上前說:「這麼晚了還在這裡,妳們也很辛苦,我們做這種工作更辛苦。剩下一包,如果可以的話,幫我買一下,要回去休息了。等下時間可能會比較晚,會趕不上車,麻煩妳。」

  中年婦女在他話還沒說完就掏出 50 元,可是抹布一包要 100,總不能剪一半,只好再跟對方說,口袋再掏一下就有。當年股市上萬點,很多菜籃族賺錢輕鬆,出手非常大方,他想才 50 元,應該不難。不過出乎意料地,對方表示真的沒有,只有 50 元,既然不能買抹布,乾脆直接給他。

  陳大哥認為自己是出來銷售,不是乞討,沒道理憑空拿人家錢,謝絕後轉身就走。

  沒想到,對方拉著阿嬤從後面追上來說:「少年 ㄟ,這是我媽媽。我們剛從派出所出來。我的女兒失蹤了,我來報案,這是我最後的 50 元,要搭公車的啦。」

  剎那間,他覺得自己雖然經濟拮据,為了錢每天汲汲營營,為了銷售要想好多招數,但這次經驗讓他了解人的「心」,從此不再用話術,也不教。他了解街賣者大多過得很辛苦,但只要「心裡是誠懇的,一定會慢慢改變。」他還提到,不是每位身障者都講得出「請你幫幫我,買一包好嗎?」「不要小看這些街賣者,他們都是受過很多傷,才有辦法面對人群。」

  啊~講到街賣的苦,幾天幾夜也講不完,我光是 8/14 傍晚到捷運南京復興站跟拍,又熱又擠,一小時不到就累了,別說他們出來要從下午賣到晚上。而且因為行動力有限,只能在捷運站出口一角的範圍移動,那種侷促感不是常人能體會。再加上要接受疏離、討厭、不屑的眼神或話語,受挫程度其實遠超過一般業務員。

▲街賣被拒絕如家常便飯,客人直接表示不買是最簡單的情況

  不過,好人還是很多的。陳大哥說,街賣過程裡最高興的,莫過於客人一聲「謝謝」,比方:

  街賣者:「老闆,請幫我買一包。」
  客人:「應該的。」
  街賣者:「老闆祝你鴻圖大展!」
  客人:「好,謝謝你。」

  我好奇,就這麼單純?他說是啊,「客人跟我們買還說謝謝,讓人會期待再賣下一包。」

  跑了巨輪三趟,外加中間偶爾 LINE 聯繫,發現他們對任何一絲善意都「加倍珍惜」,從一個笑容、一聲謝謝、一個 LINE 貼圖,到一次短講機會都是。10/19 訪談隔天,陳大哥要上 NPOst 年會演講,他早早備好講稿,反覆修改、背誦,失眠不知幾天,我以為是緊張,結果真正的原因是「這 15 分鐘,是用 10 多年去換來的,非常珍貴,不怕講錯,但是如果沒有講到事情的真實點,那就很可惜。下次還有機會再來嗎?」

  誤會每天都在發生,善意回應卻久久才來一次,換成你,會不會也加倍珍惜?

▲街賣是看天吃飯的工作,晴天雨天差異極大。圖為上午11:00多,街賣者阿國正要出門搭捷運前往工作地點,天氣有點不大穩定,彷彿他們有一搭沒一搭的收入。

備註:2017.8.14於捷運南京復興站跟拍,以不打擾銷售、不影響客人為前提,全程保持距離,不打閃光燈,也不事後採訪購買者。客人購買或不購買,皆無關有沒有同情心,因此僅拍背面或打馬賽克處理。

採訪、攝影:鄧文華
.文華智樂有限公司 總監
.商周集團《Smart智富》協理
.NOWnews今日新聞網總經理特助暨策略部資深協理
.商周集團《商業周刊》行銷經理
.商周集團《大師輕鬆讀》行銷經理